似鵜鶘龍

作者:李宇 發布時間:2018-07-05 來源:百度百科

        似鵜鶘龍(屬名:Pelecanimimus)意為“鵜鶘模仿者”,是種原始、基礎似鳥龍下目恐龍,發現于早白堊紀的西班牙。似鵜鶘龍的牙齒數量比其他似鳥龍類恐龍還多,大部分的似鳥龍下目恐龍缺乏牙齒。目前唯一的標本由天然狀態的骨骸前半部、頭顱骨、全部的頸椎、大部分的背部脊椎、肋骨、胸骨、肩帶、完整的右前肢、以及大部分的左后肢所構成。多鋸似鵜鶘龍(P. polyodon)的種名在希臘文意為“許多”與“牙齒”,意指這種恐龍擁有數量眾多的牙齒。

中文學名:  似鵜鶘龍
拉丁學名:  Pelecanimimus
界:        動物界
生存年代:  早白堊紀

形態特征

        似鵜鶘龍是種小型似鳥龍類恐龍,身長約2到2.5米。它們的頭顱骨長而狹窄,頭顱骨長度是高度的4.5倍。似鵜鶘龍在似鳥龍類中的獨特處是在于它們的眾多牙齒,它們擁有大約220顆非常小型的牙齒,其中7顆位于前上頜骨,約30顆位于上頜骨,而75顆位于齒骨,是目前獸腳亞目中最多的。它們的牙齒屬于異型齒,擁有兩種不同形式牙齒。上頜前段的牙齒寬廣,橫剖面呈現D形狀,而后段的牙齒呈現刀狀;整體而言,上頜的牙齒比下頜的牙齒還大。并非似鵜鶘龍的所有牙齒都呈鋸齒狀,而且齒冠與齒根之間的部位狹窄。
        目前僅知另一種似鳥龍類擁有牙齒,似鳥身女妖龍,但牙齒數量遠少于似鵜鶘龍,而且僅存于下頜。Perez-Moreno等人,將似鵜鶘龍的眾多牙齒,以及牙齒之間缺乏空隙的特征,認為是切割與撕裂食物的適應演化,極類似喙狀嘴的切割邊緣,同時也是較晚期似鳥龍類的缺乏牙齒、切割用邊緣的預先適應。
似鵜鶘龍的手臂與手部較為類似典型的似鳥龍類特征,而尺骨與橈骨較緊附于手部,較為類似鉤狀,而且手指長度一樣。
        在La Hoyas lagerstätten地層發現的似鵜鶘龍化石保存了軟組織的壓痕,透露出頭部后方的小型冠飾,可能由皮膚或角質構成;以及一個喉囊,該器官類似現代鵜鶘的較大型頰囊,而這也是似鵜鶘龍的名稱來源。有些軟組織痕跡透露出它們擁有平滑、類似皮膚的表面,起初被解釋成缺乏羽毛等裝飾物,但后來的研究顯示它們應擁有次真皮的肌肉組織,而非僅是皮膚。似鵜鶘龍也是似鳥龍類第一種發現擁有舌骨的物種。似鵜鶘龍的發現地點接近中生代的湖泊,因此它們可能會涉水進入淺水區捕魚,并在吞咽前將食物儲放在頰囊中。

售前:13340800567

售后:13890094337

您的姓名 :

您的電話 :

您的留言 :

© 2018-2020自貢市源中圓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一切權利
備案號:蜀ICP備18023866號-1 ?服務熱線:13340800567

最新国产91精品第二页,影音先锋最新91国产在线,国产探花TP视频在线视频观看,在线看欧美成人中文字幕视频小说,91国产大全一区在线观看,亚洲欧美国产综合在线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