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氏小盜龍

作者:李宇 發布時間:2018-07-05 來源:百度百科

       顧氏小盜龍是目前發現的第一批會飛的恐龍。對于鳥類飛行起源這個謎,一百多年來學術界一直存在著兩大推斷:“樹棲起源說”和“地棲起源說”, 這個問題至今仍然存在著爭議。

中文學名: 顧氏小盜龍
拉丁學名: Microraptor gui
界:       動物界
門:       脊索動物門(Chordata)
綱:       蜥形綱(Sauropsida)
目:       蜥臀目(Saurischia)
亞    目: 獸腳亞目(Theropoda)
科:       馳龍科(Dromaeosauridae)
亞    科: 小盜龍亞科
屬:       小盜龍屬(Microraptor)
種:       顧氏小盜龍(Microraptor gui)
分布區域: 中國遼寧省西部
生存年代: 白堊紀早期 地層層序 早白堊世九佛堂組
化石產地: 中國遼寧省朝陽市太平房鎮
化石編號: IVPP-V13352

物種介紹

顧氏小盜龍正型標本全長僅約77厘米,食性為肉食。軀干相對較短,僅為后肢長的44%~50%,尾比身體長;其以橈骨具突出的二頭肌結節、前肢第Ⅰ指很短、單一胸骨平且大、恥骨強烈彎曲、脛骨拱曲等可與趙氏小盜龍相區分。顧氏小盜龍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身體上除了發育著絨羽狀羽毛外,在其前、后肢及尾后部還發育著非常長的扇形飛羽或尾羽。其前肢上飛羽的分布形式與現代鳥類的相似,初級飛羽約12枚,次飛羽約18枚;前者明顯長于后者,前肢外側的飛羽羽片呈不對稱狀而內側的飛羽羽片對稱。最不尋常之處是其后肢股骨、脛骨及骨上亦發育有很長的羽毛,其中骨上的最長且其外側的亦呈不對稱狀,與前肢上的飛羽類似。第15~18尾椎以及之后的尾椎上發育較長的尾羽,向后逐漸變長。這種羽毛分布形式表明從獸腳類恐龍向鳥類的演化過渡之中,可能經過了一個四翼階段,同時也表明這類小型的奔龍類可能已具備了一定的滑翔能力??茖W家推測,它們利用四肢覆蓋的羽毛,可以從一棵樹飛行到另外一棵樹——這有點類似于今天鼯鼠的“飛行”方式。


售前:13340800567

售后:13890094337

您的姓名 :

您的電話 :

您的留言 :

© 2018-2020自貢市源中圓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一切權利
備案號:蜀ICP備18023866號-1 ?服務熱線:13340800567

最新国产91精品第二页,影音先锋最新91国产在线,国产探花TP视频在线视频观看,在线看欧美成人中文字幕视频小说,91国产大全一区在线观看,亚洲欧美国产综合在线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