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類型: |
恐龍雕塑 |
重量: |
380-2800kg |
尺寸: |
8-20米(推薦尺寸、其他尺寸可定制) |
動作: |
嘴張合、眨眼、頭上下、頭左右、頸上下、頸左右、呼吸、擺尾、叫聲(根據實際尺寸選擇合適的動作) |
簡介: 阿普吐龍又名迷惑龍,梁龍科迷惑龍屬,包括埃阿斯迷惑龍(A. ajax)和路氏迷惑龍(A. louisae)。 重量達30噸,據阿根廷新發現的恐龍大腿骨頭,身高為4-5.5米高,身長為35米左右。這只恐龍比此前發現的最大生物還要重1.55萬磅(約7噸)。不過迷惑龍是較溫和的食草動物。而它身體后半部比肩部高,但當它以后腳跟支撐而站立起來,可謂高聳入云。它可能生活在平原與森林中,并可能成群結隊而行。迷惑龍曾經一度和雷龍混為一談,現已證明它們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恐龍。 |
尺寸:12米
動作:嘴張合、頭左右、頸上下、呼吸、擺尾、叫聲
仿真阿普吐龍
仿真阿普吐龍就是機器阿普吐龍。是根據阿普吐龍的化石骨骼復原而成。栩栩如生的外觀,炯炯有神的眼睛,惟妙惟肖的動作加上逼真的咆哮,這就是我們的仿真阿普吐龍。我們長期與古生物學家進行磋商,以確保每只仿真恐龍的科學性真實性。
仿真阿普吐龍表面柔軟,超高的真實性??砷L途運輸、防水、防紫外線,可以在-20度到50度環境正常使用。
適用于主題樂園、科技館、動物園、植物園、公園、景區、游樂場、小區、售樓部、商業廣場、城市景觀、農家樂、特色小鎮……
相關產品
釘狀龍(仿真恐龍)
釘狀龍(屬名Kentrosaurus)又名肯氏龍,為劍龍科(Stegosauridae)恐龍的一屬,化石發現于坦尚尼亞的敦達古魯組(Tendaguru Formation),生存年代為晚侏羅紀的啟莫里階,約1億5570萬到1億5080萬年前。
金山龍(仿真恐龍)
這是一種個體巨大原蜥腳類恐龍,骨骼重而粗壯,頭骨相對較小,頭長37.5厘米,約為第二頸椎的2.4倍。頭長為頭高的1.7倍,顱骨比一般的原蜥腳類要高。牙齒的齒列較長,牙齒數目較多,上下頜牙齒分別為二十至二十一枚?,F有標本陳列在云南祿豐恐龍博物館。
山東龍(仿真恐龍)
山東龍是生活在亞洲的白堊紀食草恐龍,體重6到7噸,身長12到16米。屬于鴨嘴龍科,山東龍屬。生活在晚白堊世的亞洲,因其化石于中國山東諸城,所以命名為山東龍。
山東龍的嘴巴有些像鴨子的嘴,它長長的尾巴十分厚重結實,它是鴨嘴龍當中體形最為巨大的一種。山東龍通常都是群居在一起,共同抵御肉食恐龍的襲擊。
猶他盜龍(仿真恐龍)
猶他盜龍(屬名:Utahraptor)又名猶他龍,是種獸腳亞目恐龍,是馳龍科最大型的物種,生存于早白堊紀的上巴列姆階,約1億2600萬年前。
峨眉龍(仿真恐龍)
峨嵋龍(屬名:Omeisaurus)意為“峨嵋蜥蜴”,是種蜥腳下目恐龍,生存于侏羅紀中晚期(巴通階到卡洛維階)的中國。它們的屬名來自于峨嵋山,峨嵋龍的化石是在1939年由楊鍾健等人在峨嵋山附近的榮縣發現,屬于沙溪廟組地層。
禽龍(仿真恐龍)
禽龍(學名:Iguanodon,意為“鬣蜥的牙齒”),屬于蜥形綱鳥臀目鳥腳下目的禽龍類。禽龍是種大型鳥腳類恐龍,身長約9到10米,高4到5米,前手拇指有一尖爪,可能用來抵抗掠食者。它們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(距今6500萬—2億年)的大型恐龍。后肢發達,直立高約5米,從頭部至尾尖長11米。尾巴粗重,起平衡作用。素食,舌長,利牙鋸齒狀,用以撕扯和切碎樹葉。
戟龍(仿真恐龍)
戟龍(Styracosaurus)又名刺盾角龍,在希臘文意為“有尖刺的蜥蜴(στυραξ)”,是草食性角龍下目恐龍的一屬,生存于白堊紀坎潘階,約7650萬年前到7500萬年前。
鴨嘴龍(仿真恐龍)
鴨嘴龍(hadrosaurs) 為一類較大型的鳥臀類恐龍,最大的有15米多長。是白堊紀后期鳥盤目草食性恐龍家族的其中一員。
2008年居然發現了身長超過22米的鴨嘴龍。
無齒翼龍(仿真恐龍)
無齒翼龍是種會飛的爬行動物,是翼手龍類的一種,翼展達7~9米,生存于BC7000-6500萬年的白堊紀晚期,化石發現于美國的堪薩斯州和英國。
板龍(仿真恐龍)
板龍意為"平板的爬行動物",是生存于2億1000萬年前,晚三疊紀的古老恐龍。體長6-8米,身高3.6米,體重5噸左右,據考古研究它是生活在地球上食植物第一種巨型恐龍。
© 2018-2021 自貢市源中圓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:蜀ICP備18023866號-1 技術支持:四川百信智創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