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類型: |
恐龍雕塑 |
重量: |
80-460kg |
尺寸: |
3-8米(推薦尺寸、其他尺寸可定制) |
動作: |
張嘴、眨眼、頭左右、頭上下、頸上下、頸左右、呼吸、擺尾、叫聲(根據實際尺寸選擇合適的動作) |
簡介: 巨棘龍(學名:Gigantspinosaurus)是屬于中等大小的原始劍龍類,長5.4米,臀高1.7米(算上骨板的高度可達2米)體重約1.5噸。肩胛處長有一對巨大的肩棘,以保護軀體。 |
規格:長5米
動作:嘴張合、頭左右、前肢動、擺尾、叫聲
仿真巨棘龍:
仿真巨棘龍就是機器巨棘龍。是根據巨棘龍的化石骨骼復原而成。栩栩如生的外觀,炯炯有神的眼睛,惟妙惟肖的動作加上逼真的咆哮,這就是我們的仿真巨棘龍。我們長期與古生物學家進行磋商,以確保每只仿真恐龍的科學性真實性。
仿真巨棘龍表面柔軟,超高的真實性??砷L途運輸、防水、防紫外線,可以在-20度到50度環境正常使用。
適用于主題樂園、科技館、動物園、植物園、公園、景區、游樂場、小區、售樓部、商業廣場、城市景觀、農家樂、特色小鎮……
相關產品
釘狀龍(仿真恐龍)
釘狀龍(屬名Kentrosaurus)又名肯氏龍,為劍龍科(Stegosauridae)恐龍的一屬,化石發現于坦尚尼亞的敦達古魯組(Tendaguru Formation),生存年代為晚侏羅紀的啟莫里階,約1億5570萬到1億5080萬年前。
太白華陽龍(仿真恐龍)
太白華陽龍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原始劍龍,體長4.3米,其主要特點是頭大而厚重,呈三角形,頸子較短,前肢大大短于后肢,但四足著地行走。背部兩列骨板比較小,形狀多變,尾端具兩對板狀尾刺?,F有標本陳列在自貢恐龍博物館以及重慶博物館中。
劍龍(仿真恐龍)
劍龍為一種巨大的草食性恐龍,是一種生存在侏羅紀晚期的食草性動物,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,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御掠食者的攻擊,大約7-9米長,2.35米至3.5米高,2至4噸重。
三角龍(仿真恐龍)
三角龍(屬名:Triceratops)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的一屬,化石發現于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特里赫特階地層,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。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,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。目前已有兩個有效種:恐怖三角龍、T. prorsus,但還有其他屬被命名。三角龍也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,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歡迎的恐龍。
腕龍(仿真恐龍)
腕龍(學名:Brachiosaurus)是蜥腳下目的一屬恐龍,生活于晚侏羅紀,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臘文的“βραχιων”(前臂)及“σαυρο?”(蜥蜴)結合而來,因它的前肢比起后肢大很多。腕龍是曾經生活在陸地上的最大的動物之一,亦是所有最有名的恐龍之一。侏羅紀晚期的巨大草食性恐龍,名字的原意為“頭部像手腕的蜥蜴”。
始暴龍(仿真恐龍)
始暴龍(學名Eotyrannu'),是暴龍超科下的一屬恐龍,古生物學家加文郎(gavinleng)在英國懷特島白堊紀早期baremian期的wesekkusu層發現了一種新的獸腳類恐龍,被命名為藍吉始暴龍(eotyrannuslengi),屬名的意思是“早期暴龍”,是以它的特征來命名。這是一種生活在1億2千萬年前-1億2千萬5百萬年前生活的暴龍類,體長4.5-6米,體重2噸。
無齒翼龍(仿真恐龍)
無齒翼龍是種會飛的爬行動物,是翼手龍類的一種,翼展達7~9米,生存于BC7000-6500萬年的白堊紀晚期,化石發現于美國的堪薩斯州和英國。
腔骨龍(仿真恐龍)
腔骨龍(學名Coelophysis)又名虛形龍,腔骨龍科,腔骨龍屬,是北美洲的小型、肉食性、雙足恐龍,是最早發現幾副完整骨骼的恐龍,也是已知最早的恐龍之一。它最早出現于三疊紀晚期的諾利階。
扇冠大天鵝龍(仿真恐龍)
扇冠大天鵝龍(屬名:Olorotitan)是鴨嘴龍類賴氏龍亞科的一,化石發現于俄羅斯遠東地區阿穆爾州Kundur地區附近的察尕沿組(Tsagayan Formation),年代為晚白堊紀的馬斯特里赫特階的中或晚期。
腫頭龍(仿真恐龍)
腫頭龍生活在六千七百萬年前,體長5米左右,頭頂腫大,好像長著一個巨瘤,用兩條粗壯的后腿走路,是鳥腳類恐龍的一種。臉部與口部飾以角質或骨質突起的棘狀物或腫瘤;而頭顱背部覆以突起的構,頭骨頂部出奇的腫厚、隆起,厚度達25厘米。由于頭骨腫厚,頭骨上的部分孔洞也封閉了。腫頭龍主要生活在山地的內陸平原和沙漠中。
© 2018-2021 自貢市源中圓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:蜀ICP備18023866號-1 技術支持:四川百信智創科技有限公司